影响价格的核心因素
材质与化学成分:
钠钙玻璃(普通玻璃):最常见,更便宜,用于道路反光、工业喷砂等。价格通常在几元到十几元人民币/公斤。
硼硅酸盐玻璃:耐热、耐腐蚀性好,用于实验器皿、高端填料等。价格更高。
无碱玻璃(E-Glass):主要用于电子纤维增强材料,要求极低的碱金属含量。价格昂贵。
空心玻璃微珠:具有轻质、隔热、隔音等特性,用于航空航天、深海浮力材料、高端复合材料等。价格更高,可达几百元甚至上千元/公斤。
粒径与粒度分布:
粒径越小,生产工艺越复杂,成本越高。纳米级的微珠比毫米级的贵得多。
粒度分布越集中(“单分散性”越好),分级工艺要求越高,价格也越贵。例如,要求90%的微珠都在一个很窄的粒径范围内(如40-50微米),会比粒径范围宽(如20-100微米)的贵。
品级与精度:
工业级:用于喷砂、道路反光等,对圆度、粒径精度要求不高,更便宜。
精密级:用于仪器仪表、精密抛光、医疗器械等,要求高圆度、准确的粒径和极低的杂质含量。价格是工业级的数倍甚至数十倍。
光学级/电子级:用于显示屏幕、光学扩散、导电填料等,要求极高的纯净度和性能一致性。价格最昂贵。
表面处理:
经过硅烷偶联剂等表面处理的微珠,可以更好地与树脂、塑料等基材结合,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。经过表面处理的微珠会比未处理的贵。
购买数量:
零售(几公斤)和批发(成吨购买)的价格差异巨大。吨袋采购的单价会远低于实验室用小包装的价格。